搜索
收藏
共同富裕的历史演变和实践路径
时间:2022-04-27 来源:池州日报 作者:夏文华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从首次提出共同富裕,到逐步丰富发展共同富裕的内涵和外延,对达到共同富裕目标的认识越来越深化,实践经验越来越丰富,探索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共同富裕道路。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实现共同富裕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上,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有效措施保障和改善民生,扎实推进共同富裕。
一、共同富裕的提出和发展
“共同富?!币淮首钤绯鱿钟?953年12月16日毛泽东同志参与起草并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发展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决议》中。1955年10月,在社会主义改造即将完成的重要时刻,毛泽东同志站在“掌握自己命运”的高度,首次把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与中国将建立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相结合,为我们走向共同富裕提供了最初的设想和路径。
随着改革开放的全面推开,邓小平同志丰富和发展了共同富裕的理论,提出了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允许部分地区、部分人先富起来,先富带动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邓小平同志从社会主义本质上阐明了共同富裕作为社会主义最大优越性的深刻内涵,为我们指出了一条如何走向共同富裕的具体路径,解决了“是什么”以及“如何做”的问题。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引下,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解放思想、大胆实践,开始了由“站起来”到“富起来”的艰难求索,逐步实现了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奔向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为实现共同富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明确了“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走共同富裕的道路。”江泽民同志强调兼顾公平与效率,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强调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和本质特征,绝不能动摇。胡锦涛同志把走共同富裕的道路与人的全面发展结合起来,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突出以人为本,科学发展,使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朝着共同富裕的方向稳步前进。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任务同坚定不移走共同富裕的道路紧密相联,不断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对共同富裕作出了顶层设计、全面擘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的责任,就是要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努力解决群众的生产生活困难,坚定不移走共同富裕的道路。”2021年以来,从全国人大将“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列入“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到《关于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意见》的出台,从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对实现共同富裕目标阶段性愿景的描述(“到‘十四五’末,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居民收入和实际消费水平差距逐步缩小。到2035年,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均等化。到本世纪中叶,全体人民共同富?;臼迪?,居民收入和实际消费水平差距缩小到合理区间”),到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决议把共同富裕写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十个明确”,共同富裕目标一步步从理论到现实、从抽象到具体。
二、共同富裕的内涵和特征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人民群众的共同期盼。现在,我们正处在由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迈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交汇时期,党中央对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给出了清晰的路线图:一是提出了“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取得明显的实质性进展”的要求,把推进共同富裕由一个远景目标具体化为切实举措;二是坚持循序渐进、“量力而为、尽力而行”的原则,指出共同富裕是一个长期目标,要持续用力;三是以人民为中心,把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作为为人民谋幸福的着力点,不断夯实党长期执政的基础。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先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有机组合?!案辉!狈从沉松缁岫圆聘坏挠涤?,用来表征生活丰裕的程度,是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集中体现。不同时期对富裕的定义不同,新中国成立初期,吃饱穿暖就是富裕的代名词;改革开放初期“楼上楼下,电灯电话”成为衡量富裕的标准;进入新时代,富裕有了新的内涵,不仅表现为物质生活的极大丰富,更体现为与之相适应的精神文化生活的日益丰富以及对社会和谐稳定、公平正义、自然生态环境改善等需求的不断满足?!肮餐痹蚍从沉松缁岢稍倍圆聘坏恼加蟹绞剑巧缁嵘叵敌灾实募刑逑?,代表的是社会主义先进生产关系,用以说明富裕实现的范围。某种意义上而言,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先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有机组合,是破解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矛盾的重要钥匙,是社会财富的积累和分配达到了一种平衡的良好状态。
共同富裕是顺应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强烈期盼。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幸福是奋斗出来的”,“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一百年来,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历经革命、建设和改革,由一个积贫积弱的国家一步步走向繁荣富强,特别是经过改革开放40多年的发展,我国社会生产力、综合国力、人民生活水平实现了历史性跨越。2021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8.1%,经济增速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名列前茅;经济总量突破110万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25万美元,超过世界人均GDP1.21万美元的平均水平,稳居世界第二。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的需求呈现出更加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特点,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强烈,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安全的环境、更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等等。
共同富裕是科学谋划逐步推进的动态发展过程。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强调,“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的富裕,是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不是少数人的富裕,也不是整齐划一的平均主义”。一、共同富裕是普遍富裕基础上的差异富裕。差异总是客观存在,社会分工的不同,个体资源禀赋和对社会的贡献大小都存在差异,因此对财富占有量及其心理预期也随之不同,只有承认差别富裕才能更大地激发人民群众创造财富的积极性。二、共同富裕是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全面富裕,“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马斯洛的需求理论表明,物质生活极端丰富之后,人们会将追求转向精神生活,获得更多心理上的满足,实现更高层次上的需求。三、共同富裕不是对现有财富的平均分配,而是科学谋划下分步骤有秩序的财富积累,是先富带后富、部分到整体、低层次到高层次的逐步富裕,是一个从贫穷到富裕再到高层次富裕的动态过程。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表明,正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通过科学谋划、逐步推进,共同富裕的伟大实践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一步步由理想变为现实,并以不可阻挡的气势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上向新的宏伟蓝图和目标迈进。
三、实现共同富裕的基本路径
共同富裕本质上是生产力高度发达,生产关系高度和谐的一种“美好生活”状态,即高质量发展基础上的高品质生活。高质量发展是实现高品质生活的前提基础和必然路径,高品质生活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目标所在,也是新时代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具体体现。
在高质量发展中推进共同富裕?!案咧柿糠⒄?,就是能够很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是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进入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经济发展也要适应这种矛盾变化,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从数量的增长转向质量和效益的增长。一是牢牢树立高质量发展理念。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只有破除惯性思维,牢牢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和共享的高质量发展理念,才能不断提高发展质量效益,推动经济发展实现量的合理增长和质的稳步提升,最终实现共同富裕。二是紧紧抓住“创新”这个核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综合国力的竞争说到底是创新的竞争”,高质量发展,其实质是增长方式的创新、发展观念的创新以及发展格局的创新,要把培育创新意识、布局创新举措、营造创新氛围置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全局中的核心位置,全力推动我国发展路径从“量的积累”逐步向“质的飞跃”迈进,从而真正实现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第一动力的目标。三是着力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经济高质量发展取决于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是在要素投入既定的条件下、通过更有效地配置和使用这些要素实现的,其本质上是一种资源配置效率,产业结构优化、企业竞争、创新竞争带来的资源重新配置都能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则是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的关键。
在构建公平合理的分配格局中推进共同富裕。高质量发展必然伴随着物质财富的快速积累,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做大蛋糕,在此基础上分好蛋糕则是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关键一环,即通过合理的收入分配确保全体人民都能过上高品质的生活,高质量发展和高品质生活的完美结合才是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路径。一是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收入分配方式,着重?;だ投?,完善要素参与分配体制机制,努力建设体现效率、促进公平的收入分配体系。二是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构建合理的橄榄型分配结构。不断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收入分配体系,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比重,增加低收入群体收入,合理调节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形成中间大、两头小的橄榄型分配结构。三是瞄准薄弱环节,探索实现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路径。要瞄准影响共同富裕的薄弱环节采取对应的措施,更加关注农村、基层、相对欠发达地区和困难群众,加大先富带后富力度,建立完善发达地区帮扶欠发达地区制度机制,探索实现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路径。
在共建共享中推进共同富裕。共同富裕不是“均贫富”,不是“劫富济贫”,不能“等靠要”,而是要最大程度地激发和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通过诚实劳动,形成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共建共享共富的良好局面。一是积极营造“人人参与”的发展环境。全体人民既是共同富裕的直接受益者,也是共同富裕的直接参与者和创造者。只有把共同富裕的宏伟目标与广大人民群众的辛勤劳动和聪明才智连接起来,通过提高人民群众受教育程度、提供更多公平均等的机会、通畅的向上流动通道等等,给更多人创造全面发展和致富机会,形成“人人参与”的发展环境。二是做好保障“人人尽力”的制度安排。制度设计要最大程度地激励人民群众参与诚实劳动的积极性,鼓励勤劳守法致富,挖掘不同收入群体的内生发展动力,不断释放社会各阶层的创造潜能,形成“人人尽力”的共同富裕制度体系。三是形成发展成果“人人享有”的良好格局。公平合理的分配制度是确?!叭巳讼碛小钡幕?,科学的公共政策体系则是实现“人人享有”的基本保障,要重点加强基础性、普惠性、兜底性民生保障建设,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确保经济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作者单位:安徽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
责任编辑:张绪梅 高林
执行编辑:柏尧